首页 全球简讯 详情

前所未有的新机会!国之重器“解锁”考古新技能

2024-11-27 10:44

11月26日,记者从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子技术文化遗产科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建在广东东莞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解锁了一项“新技能”——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介绍,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能量分辨成像谱仪,广东省博物馆已经对出土的汉代铁剑、清代鎏金铜器、清光绪校准铜砝码等5件文物进行了研究。

“对于清代鎏金铜器文物样品,X射线难以穿透金属铜器外壁观察内部结构,而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科研人员可以在不破坏铜器底盖的情况下,利用中子成像轻易穿透外壁看到内部的长条形状物品,探测到更为丰富的样品信息。”张欢说。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介绍,小小的中子不仅可以探测高铁车轮内部看不见的裂痕、分析汽车锂电池的性能,还可以研究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为何在万米高空突然失效。作为一种独特的微观粒子,中子逐渐在文物研究领域展现出很高的应用价值。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和运行,为利用中子进行文物表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骄表示,不同的中子技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中子成像技术可以在不损坏文物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其内部的结构和细节,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相比,中子对由重金属包裹或内部结构复杂的文物有更强的穿透力,就像给文物拍“CT”;中子衍射技术可以研究文物的晶体结构,有助于确定文物真伪、产地和制作工艺;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可用来确定文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文物的产地、制作工艺和贸易路线。

“未来,中国散裂中子源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继续深化研究所、博物馆和大学在考古层面的合作,加大推广大科学装置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力度,为国家文物研究服务。”会议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说。

本简讯来自全球互联网及战略合作伙伴信息的编译与转载,仅为读者提供交流,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站将予以修改或删除。邮箱:news@wedoan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