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员分析了TOPCon电池、钝化发射极和背板电池(PERC)以及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在紫外光照射下的稳定性,发现这三种电池技术在隐含电压和效率方面都可能遭受显著损失。实践经验证实了这一发现。
考虑到这一点,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Fraunhofer ISE) 的其他研究人员评估了 TOPCon 组件标准紫外线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乍一看令人惊讶——是传统的紫外线测试会显著夸大组件的衰减效应。
在这些实验室测试中,专家模拟了光伏组件在野外和屋顶上所面临的自然紫外线照射。他们通过增加辐照强度来加速组件的老化,并估算长期性能损失。
测试极限
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Fraunhofer ISE) 表示,组件必须在测试后进行稳定处理,才能获得更准确反映实际性能下降的结果。只有这样,研究人员才能区分紫外线敏感型组件和更稳定的组件类型,以便进行可比评估。科学家将此归因于商用 TOPCon 组件的亚稳态行为,这促使他们重新评估测试程序并开展额外的现场测试。
遗憾的是,当前商用 TOPCon 光伏组件的许多类型对紫外线照射反应敏感。“现场测试”以及实验室老化和现场老化组件的对比也证实了这一点。然而,衰减速度似乎并不像之前假设的那么剧烈,”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组件特性和可靠性部门负责人 Daniel Philipp 表示。“我们建议用户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测试光伏组件。”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必须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以便更好地预测太阳照射对模块产量的长期影响。
效率反弹
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测试过程中的紫外线照射会使组件不稳定,以至于在黑暗储存期间效率会大幅下降。然而,之后的阳光照射会引发明显的恢复效应。
在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户外性能实验室进行的现场测试以及在该研究所的 CalLab PV 模块实验室进行的现场回报分析表明,这种稳定过程产生的退化值更接近真实世界的结果。
一些组件在60 kWh/m²的紫外线照射(大约相当于德国一年的照射量)后几乎没有衰减,随后在阳光下也趋于稳定。其他组件在稳定后仍表现出高达5%的性能下降。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SE)表示,总体而言,衰减程度明显低于标准紫外线测试的显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