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侨大学的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种四端(4T)钙钛矿-硅太阳能电池,其顶部电池基于能带隙为 1.67 且表面缺陷较少的钙钛矿材料。
科学家们利用表面重构方法,通过湿法纳米抛光去除宽带隙钙钛矿的表面缺陷。他们解释说:“我们发现表面重构策略可以改善钙钛矿/C 60界面的接触,释放块状钙钛矿薄膜的残余晶格应变,并形成富含溴的钙钛矿表面层,从而有效抑制界面载流子损失和离子迁移。”
据悉,该技术能够去除钙钛矿薄膜表面因结晶不充分而产生的缺陷丰富区域,以及能够调节能级匹配的软碘富卤化物成分。纳米抛光被发现可以抑制相分离并抑制薄膜的结晶不均匀性,学者们表示这降低了表面和本体之间的晶格失配。
他们还发现,纳米抛光可增强钙钛矿薄膜的光致发光 (PL) 强度,从而确保更均匀的 PL 分布。“测量结果表明,钙钛矿薄膜中的非辐射载流子复合显著减少,”他们补充道。
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宽带隙钙钛矿表面重建实现高效的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中,研究小组解释道,他们构建了一个300毫米×300毫米的钙钛矿电池,其基板由玻璃和氧化铟锡(ITO)、由氧化镍(NiOx)和膦酸(称为甲基取代咔唑( Me-4PACz))制成的空穴传输层(HTL) ,以及钙钛矿吸收剂。
学者们制作了两种不同版本的电池,一种是不透明的,一种是半透明的,分别实现了 23.67% 和 21.70% 的功率转换效率。此外,在 1 个太阳光照下以最大功率点运行 1,505 小时后,发现这两种设备都能保持初始效率的 80%。
研究团队利用半透明电池构建了一个串联电池,将从金石(福建)能源有限公司购买的158.75毫米×158.75毫米背接触(BC)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为12.7%)集成为底部器件,大面积钙钛矿电池放置在混合BC硅太阳能电池的顶部作为过滤器。
在标准照明条件下测试,串联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3.10%。
科学家们表示:“这项工作表明,像宽带隙钙钛矿薄膜这样具有高缺陷密度的钙钛矿薄膜的表面钝化需要预先采取步骤来降低初始薄膜中的缺陷密度,这为设计表面工程策略以进一步提高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