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 )和延世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先进材料》杂志上的研究论文《通过混合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亚纳米偶极子界面抑制空穴积累以促进近红外光子收集》指出,混合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瓶颈是钙钛矿/体异质结(BHJ)界面的能级不匹配,从而导致电荷积累。
论文补充道,现有的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无法利用大约 52% 的总太阳能,因为它们的吸收光谱仅限于波长为 850 nm 或更短的可见光区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将有机体异质结(BHJ)与钙钛矿相结合的混合装置,从而制成了可以吸收近红外区域光线的太阳能电池。研究人员将一种基于异构体 B3PyMPM 的亚纳米偶极界面层直接引入钙钛矿表面,据称这可以缓解钙钛矿和 BHJ 之间的能量障碍。研究发现,这可以抑制电荷积累,最大限度地提高对近红外的贡献,并将电流密度提高到 4.9 mA/cm²。该电池由氧化铟锡 (ITO) 制成的基板、基于 MeO-2PACz 的自组装单层、钙钛矿吸收剂、偶极界面层、BHJ 界面、浴铜灵 (BCP) 缓冲层和铜 (Cu) 金属触点构成。经测试,该混合装置的能量转换效率从 20.4% 上升至 24%,研究论文称这是铅基混合钙钛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记录。
该器件还实现了比之前研究更高的内部量子效率 (IQE),在近红外区域达到 78%。它还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在极端湿度条件下运行 800 多小时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 8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