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组织的最新报告称,从修复法国正在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缺陷部件中“吸取的大量经验教训”将减少今后组装工作所需的时间。
2023 年 1 月,ITER 进行了“有史以来最精细的操作”——拆除两年前安装在托卡马克坑中的真空容器扇区模块 #6。需要取出并随后拆卸这个巨型组件,这是一个“高达五层楼、重达三架满载巨型喷气式飞机”的模块化组件,以纠正其两个子组件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这些是扇区接口表面(斜面)的尺寸偏差和隔热罩冷却管的贯穿壁裂纹,需要在托卡马克坑外进行修复。
为期四天的“反向提升”和随后约六个月的艰苦拆卸过程为ITER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终将“将ITER真空容器九个模块所需的组装时间缩短二分之一到三倍”。
第 6 区模块于 2023 年 7 月从托卡马克坑中取出,目前正处于修复的最后阶段,其中一侧已经完成,另一侧即将完成。
组装 6 号扇区模块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操作,涉及史无前例的组件,拆卸过程也是如此,模块从托卡马克坑中取出并放入扇区子组装工具之一后即可完成。扇区模块由一个真空容器扇区和相应的热屏蔽板以及两个环形场线圈组成。九个 40 度模块组装并焊接在一起后,形成环形等离子室。
“我们在两次操作中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开始拆卸模块时,”ITER 建造项目负责人塞尔吉奥·奥兰迪 (Sergio Orlandi) 表示。“事实上,拆卸是改进组装程序和产生更稳健流程的最佳方法。”
所吸取的教训远远超出了组件本身,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例如,桥式起重机的性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是部门模块组装的真正瓶颈,”奥兰迪说。“我们在维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合理化了工具的管理,更换了有故障的传感器,并提高了仪表和控制系统的整体性能。
第一次组装第 6 区模块时,花了好几天时间一步步审批技术文件,例如将工程和施工工作包发送给承包商。这一次,一个新的联合体 (CNPE) 负责,并为当前和未来的组装操作实施了一种不同的、更有效的方法。CNPE 联合体由中国核电工程公司、中国核工业 23 建设有限公司、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ASIPP 和法马通组成。
第 7 区模块的组装工作于 2024 年 9 月开始,预计于 2025 年第一季度完成。整个组装过程将耗时七个半月,而第 6 区模块的初始组装则耗时 18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