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建设机器厂。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以国务院陈毅副总理赞誉的“蚂蚁啃骨头”精神遐迩闻名。一九八九年以上海机电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方,将上海建设机器厂与路桥(香港)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此后,几......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前身为上海建设机器厂。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以国务院陈毅副总理赞誉的“蚂蚁啃骨头”精神遐迩闻名。一九八九年以上海机电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为投资方,将上海建设机器厂与路桥(香港)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此后,几经增资,自1995年以来,现为投资1800万美元,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沪方持股75%,港方持股25%。 公司主要开发、制造、销售破碎筛分设备、冶金设备、环保设备等机械。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公司技术中心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山宝”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著名商标”,“山宝”牌破碎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50多个国家与地区,是全国行业的龙头企业,列入“中国机械500强”、 “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和“上海制造业企业50强”。 公司有如下制造分工厂:建益分厂、 建良分厂、 建三分厂、 建达分厂、 建定分厂、 建强分厂 、沪江分厂 。 公司2008年销售额近16.45亿元,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自营出口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破碎机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冶金机械制造的劲旅,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优秀企业。 公司拥有强劲的科技开发能力 , 不断开发有市场需求的有先进技术的并有专利的新产品 , 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中心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设计开发使用先进工具,在普遍使用二维 CAD 辅助设计的基础上,使用三维 CAD 和有限元,建立岩石实验室、振动实验室等 。 与多家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与国内相关行业的 200 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 , 从而保持和发展了领先一步的技术优势。 公司实施“科技兴司”战略,重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标准的应用,积极采取引进、合作、自研等多种方式,提高传统装备类产品的技术能级,开发有市场需求、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技术知识“ 双密集型企业”。 近年来公司瞄准国际破碎机械的最新技术,坚持“大型化、成套化、机电一体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产品发展方向,开发生产了反击式、立轴式破碎机、破碎筛分成套设备、有机废弃物处理机等多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新产品;颚式、反击式、锤式破碎机以及破碎筛分成套设备己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PLC可编程序控制技术、变频及数字传输技术、在线远程监控及计算机集中控制技术、新型耐磨材料技术等,正在逐步改变着企业传统产品的性能,并派生出新—代机电—体化的、技术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使破磨机械设备站在该领域的技术前沿,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冶金行业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核心设备——结晶器和结晶振动装置上,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应用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漏钢预报、高频小振幅振动等电气自动技术、提升了该类产品的技术档次。 公司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企业和产品,是上海市首批企业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公司建立了千兆以太网的主干网、百兆宽带的终端用户网、覆盖全公司各部门的局域网,管理人员做到人手一台电脑。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浦东、浦西各分厂与本部远程异地的即时会议交流。具有国际顶级独 立域名的公司网站,制作了内容丰富的网页,在知名度高的“搜狐”、“新浪”等多个网站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链接。OA系统和ERP系统正抓紧实施。产品设计在二维CAD辅助设计普及应用的基础上使用了三维CAD,并应用了MSC公司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技术。破碎机DESKTOP虚拟现实装置为人们提供强烈的现场沉浸感。公司跻身“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建立千兆以太网的主干网,百兆宽带的终端用户网,覆盖全公司各部门的局域网。管理人员做到人手一台电脑 进入新世纪新时期,广大员工积极贯彻公司经营工作方针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迎接挑战,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大发展、世界产业大转移、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三大历史性机遇,迎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发展和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挑战,弘扬“蚂蚁啃骨头”团队精神,以千载难逢抓机遇、千钧一发把关键、千方百计努力的精神状态,克服种种困难、团结拼搏,发展经济运行上扬的良好势头,创立“山宝”驰名商标,打造“山宝”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为中国装备工业的大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金汇新厂区总面积13万平方米,是老厂区面积的4.5倍。一期工程建筑总面积3.8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老厂区厂房建筑面积的近2倍,有最大起吊能力为100吨的新行车13台,新增大型设备、先进设备3900万元,加上原有的设备,产出能力、制造能力、竞争能力将大大提高。 为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而腾地,企业告别这曾奋斗了60多年的故土,2007年11月18日从半淞园路全部撤离,搬迁到奉贤区金汇镇工业路188号经营,公司发杨“蚂蚁啃骨头”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抓住世博搬迁的历史机遇,站在新的起点,积极投入新一轮创业,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各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本行业内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列优势企业。 1989年4月14日以上海机电实业公司为沪方投资方将上海建设机器厂与香港方路桥(香港)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成立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资初期公司投资总额为95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496万美元。1992年后又三次进行增资,现为投资总额1800万美元,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沪方持股75%,港方持股25"5,合资期延长至2014-C4 月 B9。主要经营范围是开发、制造、销售矿山、建材、冶金、环保等机械。下迂直属制造厂有上海建益机械厂、上海建良机械厂、上海建达机械厂、上海建定机械厂、上海建强机械厂等多家企业。 企业合资后,厂房还是原来的厂房,设备还是以前的设备,人员只减不增,可是年销售额却从几年前的3000多万元,跃升为2亿多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成为中国最大的破碎机生产出口基地,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主席袁宝华1994年12月把这种飞跃式发展称为“斯来克现象”的再观或延伸。 合资后,公司十分重视企业精神,经沪方对“蚂蚁”精神历史、内涵、作用的介绍,沪港双方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在第一次董事会上决定将“蚂蚁”精神确定为合资企业精神,加以不断继承和弘扬,在市场经济时期再创佳绩。 具有“蚂蚁啃骨头”精神的“建设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于拼搏、善于竞争,合资以来,“山宝”销售收入以年均25%的增幅攀升,在全国破磨行业排名第一,在全国建材机械行业列为龙头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破碎机生产和出口基地,跻身全国机械工业企业和上海工业企业销售500强行列。 上 海 建 设 机 器 厂 1956年公私合营时,天鑫机器厂在原址与浦东机器厂等几个小厂合并组成上海建设机器厂。原先这些小厂主要以小作坊形式进行生产,生产管理十分落后,大多数工人搞船舶修理、三轮车修理和打铁,全厂没有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厂房十分简陋,荒地和芦苇棚就是车间,机床主要是二、三十年代的皮带车床等“老爷货”,唯一的起重工具是一台3吨手拉葫芦。工人们不畏艰难、自力更生、因陋就简、技改技革、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创造了以小攻大的奇迹,“蚂蚁啃骨头”精神从此名闻全国。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联合署名邀请“蚂蚁”精神创始人、全国劳模——张如清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国务院陈毅副总理亲笔写下“蚂蚁啃骨头参观”诗篇;朝鲜金日成首相等外国贵宾来参观学习;宣传媒体宣传报道了“蚂蚁”精神和事迹。 1986年初开始的配套改革,以搞活用工制度为突破口,上海建设机器厂率先提出“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竞争靠技术,贡献靠创造”,在用工制度上实行全员合同制,干部制度上改任命制为聘任制,分配制度上试行技薪相符、岗薪相符、职薪相符制。企业作为当时上海市劳动人事工资制度配套改革的三个试点单位之一,为推动当时国有企业的改革作出了贡献。同年12月21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建设机器厂关于“实行合同制端走了固定工的铁饭碗”的报道。1988年9月,《解放日报》、《上海工业经济报》以及《重型机械报》等均发表文章,报道建设厂实行岗位合同制情况。 1946年3月一个民族工商业主在望达路49号处(即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现址一角)开办了天鑫机器厂,主要从事船舶修理。在公私合营前拥有33名职工,总资本11.4万元。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建设机器厂)坐落在上海第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南浦大桥的南侧——半淞园路480号。1920年,毛泽东曾在这里欢送“新民学会”成员赴法勤工俭学。这半淞园,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日寇虏掠践踏之前,曾是近代江南的著名园林。这里将是2010年世博会会址。 上海建设机器厂1988年注册资金1695万元,总资产3384.5万元,年销售收入3132.1万元,职工883人,主要制造冶金轧钢设备和矿山破碎设备等机械。 江南名园“半淞园”故地 几十个年头了,在那场灾难中诞生的婴孩已年过花甲,而她却永远地离我们而去…… 沉滞的失落感,难以排遣的惆怅,常会叫人不由自主地寻觅《上海市区图》上那个早已不复存在的〈半淞园〉。如今在南市浦西的南端,我们不难找到那条不怎么长的半淞园路,它的中段恰好与望达路、花园港路和黄浦江组成一个绝妙的方形地块,这就是近代江南的著名园林“半淞园”故地。 半淞园于一九一八年由姚伯鸿先生对沈家花园进行扩建而成。当时内有巧夺天工的人工岛、环岛河,岛上雄踞着上海最高的假山,其高度比豫园大假山高出一倍多,园林覆盖面积为六十余亩,园内湖之面积占半,且由黄浦江引水而入,时人撷取古诗“翦取吴淞半江水”之意,命名为“半淞园”。 半淞园内亭台楼阁,精巧雅致,四季花卉繁茂,景色幽静宜人。其景观有荷花婷婷玉立的莲池;九曲回肠的小桥;供人观景小憩的“湖心亭”;争奇斗艳的“群芳圃”;令人留连忘返的长廊、“风水亭”、“又一村”。诸如娱乐设施、饭馆酒肆,无不一应俱全。 每年五月初一、初五河中龙船竞发,游人如织,叫好之声不绝于耳;到了九月菊黄蟹肥之时,则有名菊争奇斗艳,观赏者纷至沓来,先睹为快。其间昼有斗鸟、斗蟋蟀之戏,夜有猜灯谜、放花筒(烟火)之乐,喧闹之声往往通宵达旦。清明艳阳日,车水马龙园门前一字长蛇阵,达官贵人、太太小姐将这里当作称心如意的消遣佳处。园内还有申曲上演、茶水供应,亦是普通市民乡人游乐的好去处。据知情者云:中外游客远道前来上海,只有慕名到此一游,方能算是不虚此行。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闸北、南市首当其冲遭日寇狂轰滥炸。半淞园的园庭点缀亦随之毁于日寇炮火,未毁部分亦被日寇虏掠践踏,变成凄凉的废墟。 二十年代,中国革命风起云涌,毛泽东几番来沪,半淞园曾镌刻下一串伟人的足迹。至今耄耋老人每言及此,无不唏嘘叹惜、深深怀恋。 毛泽东又名毛润芝,青少年时便以天下为己任。他早年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宣传革命思想。一九二○年春夏之交,年方十八的毛润芝因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和驱逐军阀张敬尧之事,先是去北平,转而由京来沪,宿于安南路厚南里二十九号(今安义路六十三号)一幢临街楼房里,为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开展活动。此时,《新民学会》成员由京、津、湘至沪者有十二人注一 ,其中的五人已打点行装即将赴法。毛润芝认为自己对本国的了解研究还远远不够,加之其他诸事缠身,决意放弃去法国勤工俭学。因行期将至,于五月八日在上海半淞园召开送别会。 这天中午,十二人凝立于霏霏春雨中(注二),摄下意义深远的一瞬间,江南名园由此而生辉。这名垂青史的合影,如今已珍存于上海兴业路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送别会上,来自三省的十二青年,对家事、国事、天下事慷慨陈词,直至天黑掌灯意犹未尽。此情此景恰似毛泽东诗中所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依依辞别留下伟人足迹的半淞园,五人踏上赴法之漫漫征途,毛润芝则回到湖南继续斗争。一年又两